华蓥市纪委监委通过“四不两直”直插镇村就基层减负情况进行实地走访调研。邱海鹰 摄
明晰权责 为基层增能提效
“由于缺乏相应权责,群众认为我们对其诉求只会‘拖拉磨蹭’……”回忆起去年8月发生的“乌龙事件”,双河街道文化路社区干部一脸委屈。
原来,该社区居民李女士要求开具小区停车位充电桩安装同意证明,但社区因无专业能力甄别其安全性和适用性而无法出具,因此李女士对社区干部产生误解。市纪委监委在走访得知后,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梳理核查、多方沟通协调以及强化宣传引导等措施,解决了这一证明开具难题。
村(社区)是联系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为杜绝权责不清导致工作人员精力分散,影响正常的村(社区)服务和治理工作,市纪委监委主动会同相关部门细致梳理村(社区)的职能事项,推动相关部门制定《村级组织工作事项指导目录》,依法确定履职事项48项、协助事项32项,同时列出负面指导清单10项以及不应出具证明事项20项,把应减之负和应负之责厘清,明确基层该干什么活、能办什么事,推动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“照单履职、按单办事、依单问责”。
基层减负的最终目的是督促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为群众担当作为。为提升管理服务质效,华蓥市开发蓥西新城“361°民意直通车”小程序,打造“365×24不打烊”网上服务模式,做到全天候开放、全方位收集、全链条处置、全过程监督,真正实现群众不出门就能反映事、办成事。为充实基层工作力量,市纪委监委还结合“百名纪检干部联百村”活动,通过日常监督、专项监督,督促单位党组织、党员干部常态化开展“深化双报到”。2024年以来,全市73个机关企事业单位、2400余名在职党员下沉到16个社区、142个小区,开展服务1200余次,以有形有效的服务让群众有得有感。
“2025年,我们将持续加强目常监督,切实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,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于为民服务的主战场,让基层干部群众真正有感有获。”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。(余丁 李林儒)